close

旅行是為了遇見自己 遇見幸福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什麼偷走了你的快樂?」

(全文貼於此篇後面)

列舉了人們不快樂的十大理由

文中前言說:一個人能否快樂,大致取決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外在的,即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

一方面是內在的,即我們個人的生活態度。

外在的不能隨我們心之所欲來掌控

內在的則可以嘗試著去調整

 

如果心裡自在了

就可以趨近於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所說

「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的境界了

(不因外境傷了自己靈明本性,那麼去哪裡會不快樂呢?)

 

而此文中十大理由引起我注意的

其實是第3點 身處快樂而不自知

 

生活 說穿了 是一種習慣的產物

司空見慣使常人心上蒙塵

看不到周遭的美好

別人的善意

天神的賜福

乃至家人至親的愛

所以……我們才要旅行

 

旅行把我們從熟悉中抽離出來

因為環境 人事的不同

我們的感官得重新開啟

要分出很多心神想想路怎麼走

飯去哪吃

床好不好睡

乃至於沐浴乳牙刷…洗髮後在哪擦乾吹乾

一切的一切都得想想

於是

煩惱仍在 但離得遠一點點

心事仍有 但有些朦朧

床雖然好睡 但好像太軟或太硬 總之不像家裡的

少了點……大概是自己的味道吧

陌生的一切喚醒了你對身體的注意

你得以重新認識自己

身體的感知鮮活了

心也會一起從平常的桎梏中鬆綁

 

所以我覺得旅行是為了遇見自己

旅行的時刻是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是每個人生命的珍藏

 

所以旅行時不要帶太多東西

不要枕頭 不要沐浴乳洗髮精暖暖包室內拖鞋……

讓自己盡可能簡單

一隻手提包裝完所有

然後

旅行中的你

會感覺到飯店民宿的體貼和窩心

會知道自己平常怎樣在堆積 堆積 堆積

會發現很多東西原來不是那麼必要

動動腦 物件竟可以有多種功能 發現自己挺聰明 哈哈

 

更重要的是

旅行結束 回到家

你會感到無比幸福

覺得自己的家不一定最美 但絕對是最舒胡

身邊的人不一定最好 但最令你自在

孩子不一定最優秀 但有他們才有歡樂和圓滿

老公或老婆不是最棒 但有他 心情有人分享 快樂才是快樂

爸媽動作很慢 沒說好好玩 沒誇獎你 但「應該」很高興 好像在說「養你真值」 於是……你也覺得錢花得「真值」

 

你看 這就是旅行的秘密----重新遇見自己 遇見幸福

 

以上是我多次旅行的心得

越是在路上迷路 找到後越是開心

越是不方便 越多家人的集思廣益和互動

西方人說長途旅行可以考驗兩個朋友的感情

我說偶爾旅行可以找回迷路的快樂

 

 

以下文章取自http://www.liveme.org/unhappy-why.html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快樂?」

liveme導語

幾年前,英國萊斯特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懷特訪問了178個國家和地區的8萬多民眾,並推出了全球第一張“世界快樂地圖”。令人驚奇的是,排在榜首的竟是丹麥。丹麥是個冰天雪地的國家,即使國土最南端,緯度也在中國黑龍江省以北。而且丹麥還是個高稅率國家,收入的50%到70%要上稅。既然如此,丹麥人民的快樂指數為什麼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呢?

特納認為,丹麥雖然稅率高,但丹麥政府最終能做到“還稅於民”。政府承擔了所有國民的醫療和教育費用,對老人和孩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人均支出世界第一。所以在丹麥,一個撿垃圾的可以和一個中產階級為鄰,並可以同樣驕傲地生活。揚•迪翁以撿垃圾為生,他說,他不介意自己的謀生手段,因為他每天只需工作5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可以與家人在一起。沒人對他的職業評頭論足,他熱愛生活,因為他有很多朋友。每當看到孩子們向他揮手,或者老伴兒遞來一杯熱咖啡,他都感到無比快樂。

提到新加坡,外國人第一想到的是這個國家嚴格苛刻的法律。新加坡的法律條款非常詳細,嚼口香糖、留長髮都可能被處罰。如果犯了重罪,還可能被綁在架子上用竹條鞭打。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新加坡竟是亞洲最快樂的地方。調查還顯示,住在印度加爾各答貧民區的人比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居民快樂。加州人雖然能獲得更多食物和居所,但印度的無家可歸者卻擁有彼此。

在丹麥,快樂來源於平等;在新加坡,快樂來源於法治;在印度加爾各答的貧民區,快樂來源於彼此的心靈相依。

不難看出,一個人能否快樂,大致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即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一方面是內在的,即我們個人的生活態度。

今天,我們不快樂,什麼原因呢?

1、缺乏信仰

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對自己這一生的期許,簡單說就是,這一輩子你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孔子吃糙飯,喝白開水,睡覺的時候,連枕頭都沒有,就曲著手臂當枕頭,但孔子說“樂在其中”;顏回“一簞(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別人看了都覺得這種生活沒法過,但顏回卻能做到“不改其樂”。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追求的是什麼。

2、來自於比較

西方諺語說:一個人幸不幸福、快不快樂,不取決於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來自于鄰居看自己的眼神。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3、身處快樂而不自知

一盞一直亮著的燈,你不會去注意,但是如果它是忽明忽暗的,或者是時明時滅的,你就會注意到。同樣,有時我們會成為別人羡慕的物件,而我們自己卻茫然不覺,只有當有一天我們失去了,我們才會驚覺。

 

4、對美好事物不感動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我們可能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但對於大自然創造的美,對於他人創造的美,我們是否去欣賞了呢?對自然美、藝術美、心靈美、生活美、創造美,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5、不懂得施捨

宋代張商英說“樂莫樂於好善”,一個懂得付出而不是單單索要的人才會快樂。施捨不是富人的專利。向災區捐贈幾個億是施捨,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也是施捨。

6、不知足

一個人要得到多少才會滿足呢?欲壑難填!

當你為沒有鞋而不快樂時,你有留意那些沒有腳的人嗎?知足常樂!

哈羅•阿爾伯特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教務主任。一次,他走在韋伯鎮西道提街,心裏充滿著工作中的不滿與困惑,因為他已經失業了,現在正準備找份新的工作,他像一個一蹶不振的人那樣在路上走著,完全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就在這時,突然之間來了一個失去腿的人,他坐在一個小小的木頭平臺上,下面裝著從溜冰輪椅上拆下來的輪子,他兩手各抓著一片木頭,撐著地讓自己滑過街。

 

哈羅看到他時,他剛好已經過了街,正準備把自己抬高幾英寸上到人行道來,就在他把那小小的木頭車翹起來的時候,哈羅的目光與之相對,那個殘疾人很開心地對哈羅說:“你早啊!先生,早晨的天氣真好,是不是?”當時哈羅感到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哈羅想:我有兩條腿,他卻沒有腿,然而他卻那樣快樂,我還有不高興的理由嗎?於是哈羅變得更為自信,高興地向前走去。

7、焦慮無處不在

比如安全焦慮、財富焦慮、健康焦慮,以及孩子的教育就業焦慮,特別是歸屬焦慮。只有無憂無慮的人才會快樂。

8、壓力太大

有政治上的壓力,工作上的壓力,家庭上的壓力,情感上的壓力,經濟上的壓力,人際上的壓力,精神上的壓力以及身體上的壓力。

9、標準太高

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我可以,你為什麼不可以?”

用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他能做到,為什麼我做不到?”

10、不敢堅持做自己

一個人成為了父母的好兒子,成為了妻子的好丈夫,成為了兒子的好爸爸,成為了朋友的好夥伴,成為了同事的好搭檔,但一個人如果不能成為想要的自己,自己總和自己打架,這個人就是不協調的,自然也很難真正的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民宿~旅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